秋雨将去立冬来,冬雨潇潇寒风扬。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索新教材实施的有效性,探讨习题教学的策略与途径,提升教师挖掘习题中所蕴含数学本质、思想方法及几何背景的意识与能力,戴海林“名师送教”工作室全体学员于11月23日参加宜山高中、钱库高中、金乡高中数学学科区域教研活动,一同参与活动的还有有叶海丰“名师送教”工作室成员、苍南县各所高中的高一数学备课组长。
一、课堂展示与评课议课
第一堂课由金乡高中吴伟乐老师执教的《函数对称性的探究》。吴老师基于必修第一册课本第87页第13题进行习题拓展教学,精心设计了思考探究,从具体函数的图像,到探究抽象函数的对称性,最后得到题13的推广结论。并通过例题对结论加以应用。引导学生通过直观观察、数形结合得到函数对称性的一般结论。
第二堂课由钱库高中梁孝达老师执教的《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探究》。梁老师基于必修第一册课本第101页第12题进行拓展教学。通过研究一个分段函数性质得到研究一般函数性质的方法,分别从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函数图像五个方面来研究。再进入到研究一个学生不熟悉的函数性质。最后设置五连问,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第三堂课由宜山高中王振敏老师执教的《函数值域的探讨》。王老师基于必修第一册课本第72页第1题引导学生习题拓展与思考。本堂课从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引入得到双勾函数,再研究双勾函数性质,最后利用这个函数的性质,学以致用解决探究一中的四个问题。
课堂展示结束后,三所学校的教研组长分别对上午的三节课进行了议评课。金乡高中林孝镇老师针对第一堂课进行了函数的对称性教学思考,他提出高考对函数对称性的考查要求越来越高,吴老师用特殊函数画图,数形结合的思想突破了难点。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习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钱库高中林明霞对梁老师的课堂展示给与了充分的肯定,评价梁老师在整个教学中是一位优秀的引导者、倾听者,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整堂课数形结合,相印生辉。宜山高中林贤数浅谈了函数“两域三性”的教学体会,林老师提到三位老师的选题都是高考中的热门考点,让数学核心素养得到落地。林老师认为教材的例题和练习都是专家精心的成果,这些题在考试中具有题根的功能,是高考、学考的热门考点,值得我们研究。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进行系统性的了解,则会出现只知其名不知其意的现象。今后,我们要对教材的习题加以拓展和思考,加以情境的设置,提倡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二、学员探讨交流与专家讲座
永强中学彭丹妮老师以《基于核心素养的新高考试题研究与思考》为题,从数列的奇偶问题深度揭秘和数列与函数综合题的命题趋势两方面分享了她在教学中对于新高考试题的研究与思考。她从教材的习题出发,挖掘问题的起源、精心设置合理的探究题型完成问题的递进,再结合高考真题让方法得以应用。苍南中学吴芬芬老师分享了《深度学习下的教材习题探索与思考》,她以教材习题:“比较三个值的大小”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认真思考探究,得到了作差法、利用对数运算性质、对数增长的变化规律、二分法+中间值、函数凹凸性+基本不等式、构造函数+求导、指对互换,借助二项式进行放缩共七种解法,并对此进行结论的推广。再设置变式探究让学生熟练掌握。吴老师注重挖掘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从习题走向问题,提升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加强解后反思,高观点解决数学问题。
温州市名师叶海丰老师作《一道导数课后习题的思考》讲座,他从一道比大小的题出发,再想到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99页第12(2)这道题,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函数图像使问题得到解决,把切线不等式进行拓展,结合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层层递进,得到切线不等式的四个结论。再回到问题的起源,解决了这道比大小的问题。并留下思考:关于双曲线与对数函数有线的铅垂距离。完整的展示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去挖掘教材的习题,并对教材习题背后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拓展和补充,结合适当的题型使知识得以应用,更使数学的核心素养得以落地。
浙江省特级教师钱从新老师对上午的三节课做了点评指导,并进行了一场以《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为题的精彩讲座。他从讲明知识背景、一般化与类比、多方联系,促进数学理解、重视数学审美教育四个方面指导教师教学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钱老师用13个案例引发大家的思考,结合自己的论文《运用推广与引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联系促进数学理解的教学》等阐述自己的观点。他还向老师们展示了他自己对《函数对称性探究》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探究如何将奇函数、偶函数作为特殊的对称函数通过变式与一般化推广探究一般对称性的函数的条件或性质。他提到一般化是数学抽象与推广的法宝、类比是数学引申与探索的引路人。
名师引领促成长,携手并进绽芬芳。本次活动作为新课标理念下一次基于教材习题拓展的有效教学实践,收获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加强了校际间的合作,拓展了教研领域。活动中老师们交流了高中数学学科新课程新教材相关信息,优化教研力量,达到共同分享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