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怡超2023 > 本市信息 > 立足单元齐探索 凝聚妙思共成长——记吴怡超名师工作室第六次活动

立足单元齐探索 凝聚妙思共成长——记吴怡超名师工作室第六次活动

浏览量:247|发表日期:2025-04-15|来自:

在教育的田野上,每一次的教学观摩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一次智慧的碰撞。2024年12月23日,温州市吴怡超名师工作室联合程日东名师工作室、鹿城区第二届初中语文命题研修班,在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锦江校区开展了以“探索单元视域下表现性评价”为主题的第六次教学研讨活动。

 

立足单元 共研课堂

课堂伊始由叶丛老师带来《大雁归来》,叶老师从课文旁批怎么理解“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这句话出发,让学生关注细节感受大雁的“野性”,进行想象补白利奥波德观察大雁的具体画面,最后挑选诗意的细节重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在细节中一步步读懂利奥波德那颗关爱的心。 

        

第二节课由郑晓颖老师执教《诫子书》。郑老师从学生问题“为什么君子一定要宁静才能修身?”“为什么君子养成良好的道德一定要勤俭?”出发,寻找文中重要的关键字加以理解,以一棵树思维导图来梳理作者思路,并思考诸葛亮希望这课树长成什么样子。创意的导图形式,让学生思维可视化,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深刻体会到了古代智者对后代的期望和教诲,从而在道德修养和个人成长方面得到启发。

 

上午最后叶继洲老师“基于结构化知识建构的课堂教学观察”展开评课,从教学目标观察、教学过程观察、学习效果观察三个维度,肯定两位老师都能立足单元目标展开教学,能将碎片化知识统整起来,在任务中让学生建构结构化知识,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下午,首先由林雅老师带来《皇帝的新装》。林老师抓住童话情节的特点“重复”,任务一中让学生默读不同人物“看新装”情节,发现人物共同点,感知人物形象。任务二立足单元目标,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补充空白处人物,深度剖析人物内心世界。任务三在学生分析演绎人物的基础上,归纳童话中反复叙事的作用。任务四再次思考童话中的其他反复的地方,聚焦小孩子的话,读懂童话的寓意。学生在步步深入,层层迭代的探究中形成童话反复的知识建构。

 

接着金杨迪老师从“学会”到“会学”角度对林雅老师的课堂进行评价。金老师提出,本节课有三个亮点“基于问题解决,以生为本”“任务群序化,符合学生认知”“学习方式丰富,引导思维纵深”。林老师能通过梯度式任务群设计,聚焦“反复叙事”,在联读中发现和探究,归纳和总结,并进行迁移运用,让学生形成有效的童话阅读方法。

 

专家引领 明确方向

活动最后,浙江省教研员章新其老师对三节课进行了详尽又精到的点评。他首先肯定了此次工作室研讨主题的价值,并认为几位老师的课堂任务设计清晰明了。章老师对三节课先破后立,指出三节课都还处在认识活动上,应将认识活动转化为学科实践活动,走向开放的、动态的、实践性学习。《大雁归来》是一篇散文式科学随笔,充满个人情感,教师可以出示小诗作示例,让学生根据课文改编诗歌,诗歌要具有野性、人性、诗性,小组再根据评价量表点评诗歌。这样的实践性活动中才能触摸素养,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样《皇帝的新装》这节课可以让学生从大臣、皇帝、小孩子等不同视角讲述故事,让学生思考他们的故事中会选取什么内容,遮蔽什么内容,进而探究不重复讲故事和重复讲故事有什么区别,在语言实践中让学生思辨,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对于《诫子书》这堂课,章老师提出可以好好利用作业本,让学生思考虚词、语气词、双重否定句该怎么朗读,在朗读中走进语言内部。最后,章老师提出教师要以理想的课堂标准要求我们课堂。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不仅拓宽了教学视野,也提升了教学实践能力,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冬之美,在于积累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研中思辨,行有所向。

通讯稿撰写:陈梦思